日期:2014-09-19 作者: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袁佳琴 照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4年9月15日,95岁的袁佳琴教授静静地走了。不久前,天津医科大学的师生们还经常能看到这位伴着晨光,在保姆搀扶下缓慢地走向医院的“袁奶奶”。如今,他们只能在静夜里仰望天空,去寻找那颗最亮的星星。袁佳琴在眼科学领域躬耕71载,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育人无数,救人无数,人们说:“她就是天使,用一生播撒着光明!”
与眼科学的毕生情缘
1943年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袁佳琴开始了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人生历程。
刚参加工作时,当时的天津眼科防治所所长冯慧喜慧眼识珠:“袁佳琴将是天津眼科界大有作为的后起之秀。”预言果然应验,只是袁佳琴的影响已不仅仅在天津,而是享誉中外医学界。在从事眼科事业71年的生涯中,她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20世纪50年代,深入厂矿从事眼科工业损伤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工业眼科学》专著;1962年在天津市总医院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眼科病理研究室,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眼裂隙灯显微学》;1969年赴宁夏支边时,首次在当地开展眼科流行病学调查,成为在农村卫生院开展眼科手术的第一人;1975年在帮助筹建宁夏医院眼科的同时,创办了眼镜车间,初步配套建立了宁夏第一家视光学工作室。
1982年从宁夏调回天津医科大学时,袁佳琴已是花甲之年。她与世界知名眼科专家合作,于1987年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人工晶体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至今,这个中心已完成人工晶体植入手术5万多例。
袁佳琴为我国眼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得到国际眼科界的高度评价:1989年中华眼科学会和美国眼科学会共同为她颁发了国际眼科界最高奖项——中华眼科金苹果奖。至于国家和部委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更是数不胜数。
在患者眼中,袁佳琴是位学问渊博的大专家,更是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数十年来经她诊治的病人何止千万,但她却始终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直到90岁高龄,她依然坚持出门诊、查病房,不分寒暑。常有人问她:“您这么大岁数还工作,不累吗?”她朗声回答:“一看到病人我就不累了。”
按说袁佳琴早应开设挂号费逾百元的特需门诊了,但她一直拒绝:“患者得了病,本来就已经在精神和经济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再提高费用,无异于给他们雪上加霜,我不能这样做。”在她的影响下,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医务工作者都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着“白衣天使”的荣誉,中心成立16年来,始终保持着“医疗差错零投诉,红包问题零投诉”的纪录,被患者赞为“一潭清水,一方净土”。
让高端眼科技术造福亿万群众
袁佳琴一生的成就中,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的成立值得大书特书。
20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袁佳琴结识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主任林少明教授。那时,人工晶体植入技术还被西方专家垄断,他们不相信这项高新技术能在发展中国家普及。
让高端眼科技术造福亿万群众的信念,使得林少明与袁佳琴一拍即合,决心在中国天津建立一个人工晶体培训中心,并通过这个中心把人工晶体植入这项世界先进技术推向全中国,普及到偏远的地区和乡村。
1989年9月,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中心肩负着培训全国眼科医师掌握人工晶体植入术、培养县级基层医院眼科医师在基层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使命。25年来,这个中心共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学员3500余人,与23个定点医院和83个协作单位合作完成25万例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世界防盲机构均已明确规定白内障复明的标准手术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第26届世界眼科大会上,袁佳琴亲手创立的这个人工晶体中心被列为世界20个著名眼科中心之一。
自晶体中心成立后,袁佳琴教授就率领医疗小组走出天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深山密林、荒漠戈壁,到处都留下了她跋涉的足迹和不知疲倦的身影。2004年,她又与中国侨联合作,发起“健康光明行”活动,10年来已先后走进甘肃、云南、安徽等10多个省区,为4000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
林少明教授这样评价她:“她是中国的宝贵财富,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杰出的眼外科医生。她建成的世界人工晶体中心将成为世界上解决最重要的医学问题的典范。”她的学生在悼词里这样写道:“愿我们的一代宗师袁佳琴教授通往天堂的路上铺满鲜花。”(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王英)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澳门金沙城中心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