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23 作者:杨国军 来源:澳门金沙城中心 编辑:党委宣传部 陈祥贵 点击:
不断变大变强变优的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又迎来美丽蝶变!
从曾经的“草棚大学”到占地3278亩的现代化智慧校园,从北京路老校区的1.4万余名师生到云漫湖新校区的3万余名教职医护员工,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交易额零的突破到迈入亿元大关……在贵州医科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一项项务实数据演绎为一张张精彩答卷。
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整体搬迁云漫湖校区,该校区占地面积3278亩。图为校区一号校门。
过去一年,贵州医科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和关心帮助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形成与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一体两翼”新发展模式,推动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教育为本:优教提质升级
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一份“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24年硕士研究生名单”的公示令人瞩目,其中有一个班的27名学生全部获得推免资格,而且有一半学生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4人。
达到100%的推免,这是以前所有班级从未有过的成绩,是史无前例的飞跃和突破。
这个班便是“协和班”,它是贵州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19年联袂开办的临床医学创新班,按照“高进”“优教”“严出”的要求,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积极探索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着力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协和班”每年在贵州招收32人,已5年蝉联贵州省高校录取平均分最高专业,每届学生高考分数大多在600分以上,被称为贵州高校“第一班”。2023年录取最高621分,也是贵州高校在贵州理工类录取最高分;最低599分,其中31名同学录取分数在600分以上。
努力办好“协和班”,以点带面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这就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1%学科位次稳步提升,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4‰。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有力推进,生物工程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增列为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口腔医学专业通过澳门金沙城中心本科专业认证。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源源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贵州医科大学全力答好高等医学教育的“新时代三问”。
“当我拿到金牌那一刻,我就想把它捐赠母校,感谢母校这几年对我的栽培!”2023年11月27日,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学生张少琴,将杭州第19届亚运会攀岩女子团体速度接力金牌捐赠母校。她是贵州医科大学首位取得亚运会参赛资格的学生运动员,也是自建校以来学生获得的第一枚亚运会金牌,实现了贵医人在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作为贵州省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贵州医科大学依托丰富的医学教学资源和雄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体、医、教、研有机融合的新模式,紧抓国家体育总局跨界选材和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机遇,于2017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和贵州省体育局联合打造国家攀岩集训队(贵州)和国家滑板集训队(贵州)两支队伍,为国家培养入奥项目的高水平竞技人才,成为国内体医、体教融合的典范,为推动健康中国、健康贵州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心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计”。2023年,在建校85周年之际,贵州医科大学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教育实践新篇章为主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守保障贵州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以搬迁进驻云漫湖新校区为契机,开启“百年贵医”新征程。
云漫湖新校区建设可容纳4万人办学规模,围绕海绵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等设计理念,打造集医教产学研整合发展的校园。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网格化管理联动机制,构建“教学—生活—运动—服务”的单元体系,打造基础、临床、公卫、生工、药学、人文6大学科生活社区组团,全力建设阵地型、服务型、活力型、平安型的“四型社区”。
作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和工信部“5G+智慧教育”建设项目,云漫湖新校区建设有智慧教室43间和多媒体教室266间,开发“贵医云”等10余个教学系统,打造全自动智慧微课制作室、虚拟全景演播厅、智能教学督导中心和智慧一体化教学指挥中心等符合学校教学特色、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智慧教学体系,实现全校统一、实时交互、分层管理的教学运行管理综合服务新模式。
科研兴校:创新驱动发展
2023年12月19日,贵州医科大学两项千万级别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该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仪式上签署的两项千万级转化项目,一项是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廖尚高教授科研团队的“头花蓼在调节尿酸方面的应用”,该项成果以1000万元合同金额,采取里程碑付款方式转让给企业。另一项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模拟系统”,该项成果以知识产权作价1000万元入股企业共同组建新公司。
首次采用“技术股+现金股”的方式进行科技转化,贵州医科大学在全省高校、医疗机构中树立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紧扣政策导向、抓好政策红利,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探索优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路径,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有效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新局、出新绩。
创新体制机制以来,贵州医科大学获得了国家部委和贵州省的肯定与认可,获澳门金沙城中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省科技厅列为“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落地试点高校”。目前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省部级平台58个。
当前,贵州医科大学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新药获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20余个,完成了30余个贵州苗族药品种地标升国标和试行标准转正。近年来,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6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2019至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共获纵向科研项目310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6.2亿元。”贵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李一欣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从2019年的80项增长到2023年的126项,连续五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连续四年位列西部同类单列医科院校首位。
与此同时,贵州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从2019年的370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2亿元,常年位居贵州高校前列,充分体现了学校主动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和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作用。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贵州医科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科研、平台优势,为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在地方病研究、中医中药、民族药研发、病原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新成绩。未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研平台重组,加强国内国际合作,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人才强校:聚才献智沃土
人才资源是办学兴校的“第一资源”。
贵州医科大学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持续释放人才“红利”,推进人才“活水”竞相奔涌。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优秀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拿出真金白银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建设“百年贵医”的奋斗目标中来。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创新型人才。2023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51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省级一等奖67项。在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决赛中,贵州医科大学获得1银3铜的历史佳绩。其中,临床医学院推荐的“天眼磨砺——国内脑血管介入培训领航者”团队斩获国赛银奖,这是贵州医科大学在该赛事中获得的第一枚国赛银奖,也是全省医科类院校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负责人崔君栓就是贵州医科大学自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他带领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生、本科生勇往直前,奋斗拼搏,历时两年宝刀磨砺,花香自来。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澳门金沙城中心2023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中,贵州医科大学曾柱教授领衔的基础医学教师团队在列。该团队汇集了校内一批医—理—工交叉领域的优秀人才,薪火相传、团结协作、笃行不怠、创新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贵州省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实施高端人才倍增计划,把人才队伍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摆在全局中审视,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量提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教学名师和创新团队。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贵州医科大学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为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努力厚植人才质量跃升的沃土。全年引进和培养博士161人,其中领军人才7人,拔尖人才3人,优秀青年人才11人;新增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4人。现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014人,占专任教师的52.16%,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贵州医科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持续提升医学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学校的“双一流”和“百年贵医”建设,以及推进教育现代化、“特色教育强省”和“健康贵州”建设贡献“贵医智慧”和“贵医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点赞”2023
1.基础医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临床医学及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在ESI全球前1%行列位次提升,临床医学首次进入全球前4‰。
3.生物工程上榜世界一流学科;获批增设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增列为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4.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入选澳门金沙城中心“拓金计划”课程7门,获省教育厅2023年省级“金课”认定公示课程45门。
5.8名教师获省级“金师”称号。
6.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建设培训项目1个,2名辅导员获全省“最美高校辅导员”,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和培育项目3个。
7.获“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二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本科赛道一等奖、二等奖、优胜奖各1项。
8.口腔医学通过澳门金沙城中心本科专业认证,增设3个本科专业。
9.科研成果转化突出,年度技术合同金额突破1.2亿元。
10.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6项,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二位。
11.全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272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07篇。
12.全年引进和培养博士161人,新增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4人,省管专家6人。
13.学生共计获国家级奖项51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69项。
14.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29项,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13项。
15.首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入选“新时代的贵州人”,医疗队和1名队员分别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彰。
16.遴选17名干部在黔东南州三穗县和毕节市持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云漫湖新校区一角。
来源链接地址: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376276.html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澳门金沙城中心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