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贵医

当前位置: 澳门金沙城中心 > 新闻中心 > 媒体贵医 > 正文

澳门金沙城中心(2016.08.15)院士、专家纵论“精准医学与创伤救治”

日期:2016-08-17 作者:张峰 来源:澳门金沙城中心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晓芬 点击: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

王正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五十余年,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以至领先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

夏照帆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烧伤外科学)及澳门金沙城中心创新团队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全军烧伤休克与器官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烧伤临床质控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烧伤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

周宏灏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教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并系统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发现和证实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基因剂量效应和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

周良辅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连续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官方杂志2011年度人物,获2015年世界神经外科联盟荣誉奖章和奖状。

王正国院士出席道路交通伤院士工作分站中期研讨会。

贵医附院与付小兵院士团队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芦晓娟摄

夏照帆院士参观贵医附院。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227场——精准医学与创伤救治”开幕式。

8月1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贵医附院主要承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227场——精准医学与创伤救治”在贵阳隆重召开。贵州省副省长何力出席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李仁涵、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光奇、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林昌虎和校长何志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健和党委书记刘兴德,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刘德培院士、付小兵院士、周宏灝院士、周良辅院士、夏照帆院士。开幕式由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学研究所蒋建新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主席王正国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精准医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已经渗透到医学的方方面面。今天大家汇聚于此对此展开研讨,相信它会使大家对精准医学产生新的认识,有助于在今后的临床中把它做得更好。也希望通过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我们在精准医学方面走在国际医学发展的前面。

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众多知名院士、专家和学者,他们对精准医学发展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创伤救治的瓶颈问题、精准医学对创伤救治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周宏灏院士、周良辅院士、王正国院士、付小兵院士、夏照帆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医学发展与展望”、“基因组学时代的个体化医学新模式”、“脑外伤研究的新趋势:它从循证医学走向精准医学吗?”、“精准诊断vs精准治疗”、“创伤组织修复与精准医学”、“烧伤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的精彩演讲。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董家鸿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教授、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学研究所蒋建新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专科医院院长张连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主任白祥军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健教授也分别作了演讲。

会议还设置了热点讨论环节,与会代表与参会专家针对目前的学术热点进行了实时互动,讨论热烈而深入。来自省内外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据悉,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是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品牌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有500多位院士、1000多位青年科技专家、2万多名工程科技人员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聚焦促进工程科技领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问题研究,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精准医学为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医学的原意是“治疗术”,是指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包括基础、预防、临床、口腔、中医、护理、法医、药学等。

刘德培院士认为,医学是一门具有显著科学性的学科:多学科综合、具备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具备自然科学医学观;同时,医学具有相应的艺术性:人的艺术和科学研究的艺术;医学还具有道德性:医者的自身修养、医者的仁者爱人、医者的理想追求。

从古至今,中国医学的发展都具备相应的特点:古代医学具备实践丰富、哲学指导、兼收并蓄的特点;近现代医学具备从机械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再到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综合医学模式的转变等特点,以及疾病谱改变、医学观念改变、研究方式改变、理论实验并重医学呈现出社会化趋势、产业革命带动医学进步、伦理争议加大等特点。

而现阶段,刘德培认为要切实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同时要重视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

精准医学不是为每个患者单独创制药物或医疗设备,而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体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患者获益更大,副作用更小;精准医学是建立于个体化医学基础之上,基于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个体化医疗由于商业炒作,容易被错误解释为针对每个个体设计独特的治疗方法,而精准既指精确,又包含准确,更加让现代医学具有科学性;精准医学暗含哲学平衡,药物治疗既要群体受益,又需照顾个人,都存在一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矛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精准医学或使医疗体系发生本质性变化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对大样本人群和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确治疗。王正国院士说,在传统免疫治疗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因工程等手段,对抗体和免疫细胞进行结构、功能修饰。以提高靶向性和免疫性的免疫疗法,是“精准医学”的应用和发展。

精准医学使医疗诊断更准确,治疗更有效,更重要的是,利用分子水平的各种组学数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精准医学有可能使当前的医疗体系发生本质性变化,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到对正常个体的健康保障,使医疗关口前移。

从单基因遗传病到肿瘤精准医学,从心血管领域到风湿免疫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已较广泛。王正国院士表示,精准医学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对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疾病分类类型、临床诊疗路径、规范指南标准,都将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肝胆外科领域,精准外科理念已经引发了以现代与传统外科整合应用和集体创新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使粗放型外科向个体化精准外科发展,做到高精度和高效率,实现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肝脏保护、最低医疗耗费、最佳治疗效果的目标。

除此之外,今后的肿瘤治疗可能不再以肿瘤类型划分,如肺癌、食管癌等,而是以基因变化的类型划分;乏氧细胞对辐射抗拒被认为是放射治疗局部不能控制或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用乏氧细胞显像了解肿瘤乏氧情况可指导精准放射治疗方案的制订,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创新治疗模式突破创面治疗难题

据了解,我国每年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需求在3000万人次左右,而整个创面(包括各种手术切口)的治疗则在一亿人次左右,需求巨大。

付小兵院士说,一个复杂的创面病人往往需要2-3个人来护理,社会、家庭负担太大。根据对2580位创面住院病人的调查,创面患者出院时创面治愈率仅仅60%左右。

目前的创面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创面治疗学科的发展和病人治疗,必须建立新的模式来应对复杂难治性创面治疗难题和新的挑战。如何突破创面治疗难题,付小兵院士表示,关键在于创新治疗模式。

创新治疗模式首先要创建治疗专科对复杂创面进行专科治疗,据付小兵院士介绍,目前全国大约有100多个医院建立了明确的创面治疗专科或中心。

其次是开展大医院创面治疗专科与基层(社区)创面治疗双向联动治疗复杂创面,真正实现单病种纵向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再次,各级人员通过专业培训的序惯性治疗,强调在医生指导下护士参与相关治疗,把护士变成“创面治疗师”,不仅如此还需深入基层,把防控的技术和办法交给病人。

付小兵院士表示,贵州发展迅速,每一次到来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些年也见证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面治疗工作的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需进一步整合优势,做大做好,贵医附院创面修复中心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立的。

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在服务百姓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科室;不仅如此,还需注重宣传,加强创面修复中心的建设,形成辐射力;与其他行业相同,创面治疗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团队,应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而最根本的是要将创面治疗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治疗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探寻烧伤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

烧伤研究领域存在一个不解之谜:大多数死者并不是直接被火烧死,而是因休克导致脏器衰竭而死。

求学之初,夏照帆就立志于破解这个谜团,对烧伤休克的本质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了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等一系列披着烧伤“外衣”的内部“真凶”。

凭着坚韧不拔的狠劲儿,夏照帆涉入烧伤研究的“深水区”,探索出了能同时检测烧伤休克脏器细胞膜功能、离子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体内多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揭示了烧伤休克的病理成因。

威胁烧伤患者死亡的“休克”问题解决了,而另一块“巨石”却仍压在夏照帆心头,那就是烧伤后遗症问题:看着从死亡边缘救回来的伤员被疤痕和残障困扰得痛苦不堪,她感同身受、坐立不安。

如何让烧得体无完肤的皮肤实现宛若新生?这成为夏照帆致力攻克的另一大难题。

她大胆探索可以替代人体真皮组织的“人造皮肤”。经过无数次艰辛实验,她和团队成功研制出微孔化异体无细胞真皮替代物,提高了移植物的存活率,这对治疗增生性瘢痕十分理想。

除此之外,烧伤感染也已成为严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烧伤后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免疫功能紊乱,坏死组织又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因此,烧伤病人的感染率极高,原因在于烧伤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

她说,临床应针对烧伤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干预,降低感染率并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夏照帆认为,烧伤感染主要包括创面感染、导管感染、气管切开插管导致肺部感染、血流感染和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五大危险因素;而防控策略则包括烧伤外科与重症医学学科紧密协作、积极处理创面、病原体快速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尽早给予肠道营养支持、医源性感染的预防、翻身床的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强化胰岛素疗法和序贯细胞保护与脏器功能维护十个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基因检测是实施精准医学的必然手段李韵

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遗传变异为基础的个体化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周宏灏院士说,精准医学是表述应用基因、蛋白和环境等信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模式。

这就意味着个体化精准医学必须是以个体的遗传信息为基础,个人的基因检测成为了实行个体化精准医学不可或缺的必然手段。

随着科技进步,基于基因组学为基础的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中。周宏灏院士介绍道:“个体化医学及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有诊断性检测、预测性检测、携带性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查、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及科研性检测。”

诊断性检测是以精准鉴定疾病、帮助诊断和临床决策为目的,例如,通过检测BRCA基因可预测乳腺癌的风险,携带者检测主要是为了查明疾病遗传给后代的概率。

产前检查是以检查胎儿疾患状况为目的,新生儿筛查是为了查明新生儿是否具有已知可引发发育异常和健康缺陷的疾患,药物基因组检测是为了选定理想的药物治疗和剂量,科研性检测主要是以阐明疾病发生机理为目的。

不仅如此,对于普通药物而言,通常在进入体内后仅有极少一部分能够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这是制约药物疗效、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获取具有像导弹一样精准靶向能力的药物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也是药物开发的终极目标。

靶向药物也离不开基因检测,被FDA批准的带伴随诊断试剂盒的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贵州发展精准医学要有排头兵

周良辅院士在演讲中分析目前颅脑外伤(TBI)研究临床和基础(特别动物)研究的局限性、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障碍和欧美TBI精准医学开展的状况,指出TBI精准医学的核心应是大型队列比较有效性研究、组学基础、数据标准化和大数据分析等。并对我国TBI精准化医学现状也简单做了回顾和展望。

结合贵州省情和发展现状,他说:“贵州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多民族省份,发展大数据和精准医学,贵州是有自己优势的。”周良辅认为,结合目前的发展形势,精准医学在贵州的发展要有排头兵,带动和推动整个贵州的医学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

周良辅说,贵州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多民族身份,可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这是贵州的优势。第二个优势是,贵州这几年通过经济起飞,在经济上有了基础,而且有中央及各个其它发达省份的支持,加上贵州省委、省政府很重视,在财政上给予支持,这为发展精准医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第三个优势是,贵州的大数据刚刚起步,比起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地区,贵州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根据目前国际大数据发展最好的情况,去采纳和更新。大数据是精准医学的手段。

“贵州省是一个逐渐发展起来的省份,采取精准医学,就可以更好地对贵州老百姓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充分的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避免不必要地损害病人。”周良辅说,贵州山区较多,交通事故是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目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已经有了紧急救援中心,而且拥有15年的经验,这个很好,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周良辅说,贵州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是贵州医学领域的最高学府,除了医学方面,其它学科发展也很好,而且已经有了一个急救中心,结合目前的形势发展,特别是精准医学,应该由贵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进行牵头,发展精准医学,再把整个贵州的医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贵医附院道路交通伤救治 省内龙头西南一流国内有影响力

据相关新闻报道,每天在道路上发生的各种交通惨剧、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17起,共造成72387人死亡,相当于每天全国就会有198.32人死于交通事故。

贵州是高原山区,交通事故频发,在这么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对于受害者家庭和救援医院都是极大考验,良好的交通伤救援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下简称贵医附院)急诊科(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96999)了解到,每天该院急诊科出诊60趟急诊救援,其中60-70%是交通事故救援,严重的占到5-10%。

在8月13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227场——精准医学与创伤救治”会场上,贵医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兼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邓进教授告诉记者,贵医附院从2008年正式开展道路交通伤救治,贵医急诊长期开通快速、便捷、有序、高效的生命绿色通道,抢抓救援白金十分钟,没有因为钱耽误一例病人治疗,总是第一时间救治受伤患者。

2015年,贵州医科大学院士工作站“道路交通伤救治分站”落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贵医附院的道路交通伤救治带来极大改变。依托该院士工作站,贵医附院方面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率领的专家团队关于道路交通伤救治工作上的专业指导与帮扶,贵医的道路交通伤救治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王正国院士是世界交通伤救援协会主席、中国交通伤救援鼻祖。王正国院士领衔贵医附院交通伤救治,在王院士和第三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张连阳教授、尹志勇教授、张波教授组成的指导专家团队的帮助下,贵医附院急诊科邓进教授主持,包括周石教授、伍国锋教授等2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了道路交通伤救援专家团队。院士团队的指导,使贵医附院道路交通伤特别是严重多发伤的急救、诊疗更加规范,相关的评估体系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邓进教授介绍,王正国院士道路交通伤工作分站设立后,贵医附院在道路交通伤救治方面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先后取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次,发表SCI文章20多篇。

此外,该工作站和贵州省的交警等相关交通部门成立贵州省道路交通伤大数据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建立贵州省道路交通伤数据库,有效提高全省道路交通伤诊治水平。通过该数据库,还可以为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乡村道路建设与设计、交通法规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保障。

目前,贵州省的道路交通伤紧急救援中心、质量控制中心、培训中心全部都落户贵医附院,该学科水平在省内属于龙头地位,处于西南一流水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道路交通伤救治学科将来怎么发展,邓进教授介绍,下一步,贵医附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交通等相关部门合作,建设大健康和道路交通伤大数据库平台,通过两个平台融合,将来医院接到交通伤病人就能知道病人的过往病史,在救援治疗的紧急情况下,能更加精准治疗交通伤病人。此外,通过该平台,救援出行或许能清楚知道道路拥堵情况,为交通伤急诊救援争取更好的救援白金时间。

此外,贵州属于山区,贵州的道路交通伤救治应该大力发展航空救援。近期,贵医附院将准备和相关县市搞航空救援演习,为道路交通伤救援积累相关的跨区域实战经验。

付小兵院士与贵医附院合作共建创面修复中心——贵州烧烫伤、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可获一流技术救治

8月13日下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合作共建创面修复中心签约仪式在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局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李冬梅处长、贵医附院刘健院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昆副院长主持,烧伤整形科、急诊科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创面修复在贵州需求加大 “中心”特聘付小兵院士提供技术指导

会上,贵医附院烧伤整形科主任陈祥军从中心团队、基础条件、运行模式等几个方面向付小兵院士详细介绍了创面修复中心的建设情况。

陈主任首先介绍了医院烧伤整形科的情况: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已有五十余年历史,历经几代专家的辛勤努力,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病区位于新外科大楼24楼,目前拥有床位61张,还设有烧伤层流病房(床位4张),为特重大、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效保障。整形烧伤外科还设有门诊手术室,开展各类美容整形手术,以满足广大整形美容群体的需求。据了解,贵医附院烧伤整形科的年门诊量约为12000人次,年住院人数约为900人次,年手术台数约840台次,年门诊手术约为1700台次。

陈主任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烧伤患者逐渐减少,创伤、交通伤及慢性创面疾病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创口不愈、压疮、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也呈现出高发病率,创面修复的需求逐渐加大,创面修复也成为了科室目前的重点工作。慢性创面因修复难度大,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现代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然而,我省至今尚未成立专业的创面修复中心。如何规范创面修复技术、推广先进的创面修复方式,带动全省提高治疗创面的整体水平成为我省创面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医附院创面修复中心应运而生。

贵医附院设立创面修复中心恰逢其时  付小兵院士表示对未来发展充满期望

随后,付小兵院士指出,近年来慢性、难愈性创面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种治疗需求,我国不断推行创面的专科化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立创面修复中心有利于整合医院的优势技术,提高各种复杂创面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也有利于创面患者有针对性地就医和医院对创面治疗的管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看,加强创面修复医学的研究和建设都势在必行。付院士表示:“贵医附院创面修复中心的设立和谋求共建正是恰逢其时,必将大有可为。”

最后,刘健院长代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付小兵院士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付小兵院士将帮助医院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指导医院建立贵州省创面数据库,并指导医院在创面修复特别是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烧伤整形医疗技术获肯定夏照帆院士将在贵医附院设立院士工作站

8月1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夏照帆院士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海洋副书记的陪同下莅临该院烧伤整形科考察,并与科室人员进行了座谈,双方就该院烧伤整形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会上,科主任刘宁就烧伤整形科建设情况向夏院士做了介绍,副主任李伟人汇报了科室科研项目的进展。夏院士对烧伤整形科的优势特色、科研进展、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以及管理水平表示充分肯定,对医院对烧伤科的支持力度表示赞赏,为烧伤整形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表示将会竭尽所能帮助该院烧伤整形科的建设。她勉励大家,只要找准自己的专长,认准方向并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夏院士与贵医附院初步达成了在该院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意向。

李海洋副书记表示,夏院士的垂青和光临,是我院的荣幸,是全体贵医人的荣幸。夏院士的指导和帮助,将使我院的发展特别是烧伤整形学科的发展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我院将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对烧伤整形学科发展的投入力度,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让医、教、研三者协调发展——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健

这次跟中国工程院联合,承办中国工程科技院的第227个院士专题论坛,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对贵州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的一种信任,一种希望。

贵州省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好,速度快质量高,老百姓对医疗卫生需求非常大。省委、省政府在发展医疗事业上的决心和我们感受到的信心,促使我们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高层次的人才和学科团队培养,打造一个高水平医疗和科研平台。

通过承办论坛,我们想跟工程院院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贵州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科研能力,有一个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们承办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

贵医附院是一个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医疗研究机构,不仅要看病,而且要开展研究,同时要把知识技能、临床技能教给更多的学生,把研究成果赋予更多的老百姓。

贵医附院紧紧围绕医疗、教学、科研这三个主题,不断探索。医疗方面,今年我们已经达到了3000张开放床位,给临床实践提供了数量保障。明年,我们会在贵安新区建设一个大型甲级医院,这是我们扩展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学方面,我们不仅需要常规地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行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我们还专题为了临床来实施教学。比如开设病例案例的专项教学,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教学。

在科研平台搭建上,除了与国内的院士、专家开展包括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在内的综合性全面合作,我们还积极与国际著名的研究所和医院进行合作,如与哈佛大学研究中心合作等,不仅引进美国的博士后、大学的助教,也会让我们的医生走出去。

贵州医科大学、贵医附院,要对整个贵州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比如省内在机器人手术等一些专项技术上还有空白,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全力以赴。

来源链接地址:http://news.gog.cn/system/2016/08/15/015073318.shtml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澳门金沙城中心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